蔡琰的父亲是三国时代非常有名的大文学家蔡邕。而他早在133年就出生在这个三国乱世,可谓三国中的活历史。他以左中郎的身份曾辅佐于董卓,与王允共执朝政之事。当时有很多人劝他回家,不要问朝政,毕竟董卓当时的威名并不怎么好,蔡邕虽然没有信以为真,但多少也有些动摇。此外,蔡邕还有女儿,就是鼎鼎大名的蔡文姬。也许很多人知道蔡文姬(蔡琰)却不知道蔡邕。蔡文姬有实力,又有影响,在当时三国乱世的大情况下,一旦帮助曹操联合起来匈奴,恐怕就会纵横天下而无法控制。于是,曹操设计将蔡文姬从匈奴重金(好像没说具体多少)召入洛阳,以便于控制。蔡文姬回去后,曹操就收缴了匈奴他们的兵权。匈奴王知道大事不好,就和匈奴各部首领联系,准备举兵诛伐曹操。第二年六月,匈奴的于扶罗等人打算举兵,他觉得如果有曹操的敌对势力响应的话应该事情就简单很多,比如袁术这种。七月袁术等人举兵响应,但依然被曹操所击败。甚至到了后来袁谭、袁尚也加入了战斗,可惜依然没有反败为胜。
左贤王见他所串谋的各个部队纷纷失败,便图谋在洛阳杀了曹操。一天,左贤王让蔡琰请曹操吃饭,暗伏兵士,企图剌杀曹操,但终因蔡琰的强烈反对和对缺乏对曹操这位政治家的胆略和临机应变的能力的了解,而使曹操虎口脱险。这样,以当时于扶罗、呼厨泉为首的匈奴部队从此失去了再和曹操抵抗的能力与信心。而后来呼厨泉干脆直接投降于曹操。220年,曹操病逝,长子曹丕即位,是为魏文帝,时年33岁。之后匈奴各部很少再有出现各种反曹魏之声。虽然也曾有出现过类似的叛乱(如酒泉、张掖的叛乱)但也不再有匈奴对曹魏进行过实质性的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