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平定冀州之后,曾十分感慨地说: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曹操所说并非夸张。一则在袁绍身边确实有一批既忠心耿耿、义深谋远虑的人才。则这些智谋之仕也确实为袁绍谋划了很多高明之策,但可惜的是袁绍短于从善而很少采纳。如果只是小一采纳倒也罢了,又因其性矜愎而自高,因此只要逆耳,即使是忠言,他也反视为仇。田丰曾因劝谏袁绍不要轻易发兵,被袁绍囚于狱中。这次田丰又在狱中上书劝谏道: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事实证明田丰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官渡兵败后,袁绍自己也后悔地说: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此败。何当时他却认为田丰所说为不祥之兆,要杀田丰,到了前线,谋士沮授提出: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战自败矣。这条策略非常正确。曹操的谋士荀攸也是这样分析双方形势的,所以曹操才急不可待地传令军将鼓噪而进。然而,袁绍不但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反而把沮授锁禁军中。
谋士许攸截获曹操催粮书信,便急忙带着这一重要军事情报来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珂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网路出之:许攸的这条计谋如何,可着后人的评价: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厉曹家?这话说得虽玄了一点,但许攸之谋确实可以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然而,只因审配的一封密告信,袁绍便坚决不肯采纳这位滥行匹夫之言,搞得许攸直想自杀,最后终尸弃暗投明,为曹操献了偷袭乌巢粮草之计。使双方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试想,袁绍即使不听许攸之计,但把他逼到曹操一边,也不致进如此惨败。
沮授虽被监禁军中,但他对袁绍的军事行动坯是时刻关心的。在曹操偷袭乌巢的当晚,他巳预料到祸将至矣广提醒袁绍加强对乌与的戒备,但袁绍又以汝乃得罪之人而不理睬,并借故杀了看守沮授的人。宋代范祖禹说:谏而受赏者,兴之祥也;冻而受杀者,亡之兆也。(《唐鉴》)提出意见或建议的人能受到奖赏,是国家清明兴旺的表现;提出意见或建议的人反遭杀戮,便是国家灭亡的征兆。黄石公也说: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三略》)由于袁绍不能纳谏,使他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寸以取胜的机会。取胜的机会丢了,他就只能自取其败。另外,吕坤说: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呻吟语选》)本来袁绍已经认识到田丰是对的,自己是错的,只因今回去,有何面目见之耶这一条,便眛着良心杀了田丰。此举更加令人气愤,这是在拒谏之过的上曲又加残忍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