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驻军之地在宛城,距洛阳800里,距离新城1200里。空间上看似漫长的距离使孟达的基本判断出现了致命的失误。他乐观地认为,即使司马懿听到自己反叛的消息,上报洛阳的朝廷,朝廷批准用兵,魏军开到新城,这中间起码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因此自己的准备工作大可不必着急。他万万没想到,司马懿为了能够迅速平叛,会不上报朝廷。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做美梦时,司马懿正率大军昼夜兼行飞速前进。8天之后,司马懿出现在了新城城下,孟达呆若木鸡,魂飞天外。一时间城中人心惶惶,斗志全无。司马懿只用了16天就在城中将领邓贤、李辅的帮助下,擒杀孟达,平定广叛乱。
这次战役,司马懿杰出的军亊、政治才能大放异彩。在双方军队正式交锋前,司马懿的洞见之明与孟达的短视、寡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实际上已经决定了战役的胜负。司马懿讽风光光地大获全胜,斩杀孟迖后,又擒住了在魏飞扬跋扈、作威作福的申仪。在魏国大军兵威震慑之下,还有蜀汉将领二人也率7000余人来投降。230年,司马懿被封为大将军,加大都督衔,权势日盛。
第二年,诸葛亮以攻代守,出兵北伐中原,围困魏将贾嗣、魏平于祁山(今甘肃西和西北)。这时候。魏国在军事方面司马懿父子已经成为擎天之柱,明帝曹叡命司马懿屯兵长安,管理雍、梁二州的军务,率车骑将军张邰等人迎战。当时,张合主张派一部分人马驻守雍、郿(今陕西眉县北)两地为后镇,但司马懿认为,如果分兵之后,主力部队能够抵挡蜀军的话自然再好不过,一但为敌所败,作为后镇的军队可能还来不及增援,前方的主力部队就已经被敌军歼灭了。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就是这样被黥布打败的。因此,分兵之法是行不通的。
这时候,蜀汉方面又来了新的动向。诸葛亮因为蜀道运输不便,军中粮草一直紧缺,因此尚听到岣马懿进军的消息,他立即着手储备军粮,亲自率军上割天水的小麦。如果此举成功,蜀军的后勤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而魏国的就近补给则会变得相当困难。面对严峻的形势,司马懿手下诸将不免慌乱,而司马懿则依然很冷静,经过分析后他得出推论:诸葛亮行事一向谨慎有余,此番亲往上阵割麦必定会在动手抢麦之前先安营扎寨,取得同守之势。如果自己昼夜兼行的话,只需两日即可赶到,这样就可能给立足未稳的蜀军以巨大威胁。于是他毅然挥兵直奔上阵。果然,诸葛亮顶不住魏国大军突发而至的巨大压力,只好全军而退。抢得先着的司马懿知道蜀军上却割麦不成,军粮必然不济,退兵只是迟早的事,但考虑到诸葛亮老谋深算,因此追赶的时候依然十分谨慎,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蜀军一停,魏军就在后向扎营据守。面对这种滴水不漏得战术,诸葛亮也无奈,只得退回汉中。
司马懿这次迎敌之战打得可谓干净利落,不免令人心弛神往。三国群英传甩描写这次战斗,将司马懿写得设计的低诸葛亮一筹,说诸葛亮早已料定司马懿会认为自己一生谨慎、不肯弄险。此番敢亲往割麦也必定早有埋伏在先或者干脆就是一个引人上钩的骗局,所以,他知道一向猜忌的司马懿见到蜀军割麦必定会迟疑不前。而在此之前,诸葛亮甚至还利用这一点大发神威,上演过一场空前绝后、惊险无比的空城计。其实历史上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才智在伯仲之间,所以临阵对敌,胜负只在一念之间,并没有谁有压倒性的优势。倒是司马懿因为存强大的运力为后盾,常常能化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