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就才智而言没有人可以与司马懿匹敌,在魏国之内。司马懿的功劳、才智更为突出。自己形成周公辅成王之势。237马懿出兵平定了盘踞在辽东的公孙渊。从此,环视天下能与司马懿对垒争锋者巳不复再现。在魏国之内,他是三朝元老,国之重臣,功高望重,而曹魏政权历经三代后,国君素质每况愈下,此时已完全仰赖司马氏。司马懿或许觉得自己有些功高震主,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不幸结局,生性老练深沉,城府森严的司马懿行事变得谨慎起来。甚至偶尔还不失时机地,表白自己的忠诚。在平定了公孙渊的叛乱之后,手下的士卒经不住辽东的寒冷,请求发放厚衣服御寒。有人也劝司马懿这样做,但司马懿却借机假惺惺地解释说,衣服是官家的东沔,我们做臣子的哪能假公济私,自己向士卒施舍呢?言下之意是,我不会笼络人心,图谋不轨。之后。他又装出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上奏朝廷,让60上的老卒退伍。有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经此一事,大概有很多人都不会再怀疑他对曹魏政权的耿耿忠心了。
司马懿平叛后,班师回朝的途中,魏明帝病危,一路上诏书雪片般地飞到军营中。赶冋洛阳时,曹叡已奄奄一息。于是司马懿第二次接受皇室的临终托孤。这时候,曹氏子孙儿乎再无一个杰出人才,与司马懿共同辅政的大将军曹爽外强中干,是个十足的庸才。大凡庸才身居高位时总是妒贤嫉能的,曹爽也不例外。他似乎忘了司马懿是久掌兵权、攻于心计的统军大将,竟想架空司马懿,独揽朝政。这无疑是主动挑衅,自取灭亡。司马懿很快就被授予太傅,被架空了。但司马懿毕竟是司马懿,他可以动若脱兔。也可以静若处子。面对别人捅来的刀子,他并没有急于反击,反而逆来顺受,表现得非常小心谨慎。这样一来。曹爽就被麻痹了。可怜他还自以为得计,于是肆无忌惮,日益骄横。
魏国正始年间东边的吴国又有几次进攻。不过,都是司马懿抟帅,给抵挡了回去。可马懿大功、小功义立了好几件。自己的食邑一再增加,子弟11受封为侯,连以前当京兆尹的父亲也被追封为舞阳侯,确实称得上光宗耀祖,位极人臣。但不管是大奸似忠也好,忠心不二也罢,司马懿功勋、威望愈大,为人处事却越来越谨守。谦受益、满招损这6箴言。甚至是从前和自巳有过节的人现在也主动和他打招呼,改善关系。他还经常教育子弟,要他们戒骄戒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