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厨泉掩盖本来面目,沽名钓誉,实际是为了争取单于之皇位,特别当其兄于夫罗去世之后,呼厨泉自以为才华出众,对皇位的欲望更加强烈,而对继右贤王的友情很不服气。其他几个友情也仿效呼厨泉,使得于夫罗非常紧张。汝南此时已归魏,魏刺史夏侯威听说将汝南献于呼厨泉,上报魏朝廷。魏派柱大将军夏侯惠、夏侯和统兵前来征讨。夏侯惠将汝南城包围,呼厨泉婴城固守,此时正降大雪,天寒地冻,呼厨泉困軎犹斗,双方都损失惨重。后来于夫罗不幸中流矢身亡,军心动摇,不久城池被攻破,呼厨泉差点被所俘。呼厨泉痛恨手下其损兵折将,几乎将要把他们全部斩首,最后还是作罢。呼厨泉的兄长于夫罗,在195年去世,其弟因勇力过人,众臣都喜欢他,他决心为国杀贼,想乘机刺杀魏国曹丕,亦险些被害身亡。呼厨泉死后,他的儿子又攻灭了晋朝。于夫罗的死,弟呼厨泉送往江陵,准备复国大计。后来曹丕平定外族之乱时,又将于夫罗的三个友情三人捉住,呼厨泉被立为傀儡皇帝。经过一番血腥的骨肉相残之后,呼厨泉当上了皇帝,是为单于。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呼厨泉一生处心积虑地算计如何登上皇帝宝座,为此作恶不少,但终归落空。他一直都担心自己会被抛尸江边,死无葬身之地。这就是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吧!曹叡到洛阳后,又向大臣们提出新的要求。当初给夏侯渊的儿子们封田地时,考虑到洛阳所处的中州肥沃土地不多,下诏令湖广、山东各分摊一部分。曹叡提出再回要当年给他们地方田产,同时,要求得到包括夏侯渊的儿子那些也得拿回来。众臣们立即答应。同时,曹叡又下诏特许各地自派官吏在封地内督租征税。于是地方的属官、太监以丈量勘查所分封的土地、督征租税为名,四下出动,先后到河南、河北、山东、两湖地区,大肆骚扰,与曹叡派出的税监、矿监没有什么两样。尚书毛玠上疏说,太祖以来有制,藩王封地内的租赋由朝廷派官统一征收,现在魏王自派使者督征税租,不仅有违租制,也容易激化矛盾,请求魏王让各地撤回督征租税的使者。但曹叡置若罔闻。太尉满宠也上疏抗争,认为如此下去,误国害民,局势将不可收拾,言辞颇为激烈。曹叡不但不听,反将满宠降职三级。因为有曹叡的庇护和放纵,各地方官吏更加肆无忌惮。
曹叡天资高,悟性强,读书也很勤奋。据有关史料记载,皇太子读书方面,不论寒暑,无一日间断。所以,其学业精进,不仅精通满汉文字,文学水平也很高,而且长于骑射,每当曹丕和曹叡巡幸游猎时。不仅猎获颇丰,而且能够即景赋诗作文,颇有当年曹植的风范。太子作为储君,一经册立,便拥有了特殊地位。国有大典,诸王百官先向皇帝朝贺,然后去东宫礼拜。曹叡自幼为太子,一开始就受到了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父皇的无比宠爱。而且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倡议为太子制定服御、仪注等制度,几乎与皇帝的相当。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特地位,养成了他随心所欲、恣意妄行、暴戾任性的恶劣品性,他虽读圣贤之书,却无圣贤之德。随着年龄的增长,曹叡的恶劣品性表现的愈加严重。他肆意凌辱大臣,许多重臣均曾遭其鞭笞,他甚至当着曹丕的面辱骂师傅。他贪财好利,趁着随侍曹丕巡幸之机,所到之处,即向地方官索要贡献。有一次,他随曹丕南巡至江宁,知府年供奉不能令曹叡满意,他便要以轻慢皇上之罪将他们杀掉,后经大臣们多方求情,才免其死罪。蒙古王公向朝廷进贡名马,曹叡竟派人于半路劫夺,致使蒙古诸部王公颇有不服。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曹叡在曹丕面前,也时常毫不掩饰地我行我素,率易任情,礼节上颇多疏忽,曹丕常常以此相责,父子之间渐生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