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当中,有人会因一小段豪言壮举而被名扬天下,也有人即使投敌投降最终也威震远方。更有人一世英名最后却因做错一个选择而臭名远扬。魏延,蜀国末期超级将领,受封都亭侯,官至前将军,蜀国超级武将之一。最早表现魏延正面形象的就是从大战文聘开始。文聘大家比较熟悉,武力不低,作战能力较强。当时刘备被蔡瑁、张允给坑了,刘备带着百姓没地儿可去,魏延不但出来以示刘备的正义与威名还打了一个漂亮的精彩仗(就算和文聘打平手也是可以了,因为对方不是一般人,大家都知道了)。在这次出场的时候就给后人留下了很正面的形象,不但从性格上还有才能上。后期魏延在蜀国刘备处得到了很大的重用,官职也得到了很高的提升,这恐怕离当年襄阳逃逸而魏延挺身不无关系。如果一个人(指当时刘备)在最艰难的时候,却有人帮他一把,相信这个人(这里专指魏延)会给被帮助人留下很多的印象,这也说明为什么后期刘备一直会重用魏延力保魏延。
马岱斩魏延于马下
如果论武力魏延不一定真的能比上赵云这种老牌神将。但是我们力数魏延经历过的大大小小战役中,几乎失败的很少,因魏延过失而失败更是几乎没有。如果当年诸葛亮听了魏延的子午谷之计说不定当年长安真的能拿下了,那么天马行空的来说,也许魏国直接投降,在诸葛亮死之前三国直接被统一了。如果真像笔者这样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且一路顺风,诸葛亮不但救了自己挽救了无数因三国之战而死的名将,比如姜维等,更是能解救后期因无数战役而被生灵涂炭的普通民众百姓。所以,没有同意子午谷奇谋这件事情,也许真的是诸葛亮的一个损失。
魏延魂技-暗影之箭
说魏延有反骨而不能重用,甚至一开始就应该杀了,感觉这纯粹是封建迷信。诸葛亮的这个判断不但有违正常思路,更是降低了一个超级智者在正常情况下判断事情的准确性。这种判断另诸葛亮好像走火入魔一样,显示出他自己的精神异常。就连当时刘备都出手阻止其斩杀魏延,可想诸葛亮认为魏延反骨必反这是多么的可笑。事情反过来我们深思一下,如果我走在路上去做某件事,进行事情当中对方因为我们自己长相一般甚至长相丑陋而终止与我们进行的事件,我们又会是什么感受(说难听了能把人能活活气死了)?所以如果因为反骨而判断魏延,这纯粹是无稽之谈,是可笑之事。只可惜在那个年代,魏延没得选,只得忍气吞声,甚至把这个闷气撒在比自己官职等级低或同级的不和之人身上(其实就是指杨仪啦)。没错,魏延脾气是暴躁了点,说话也直了点。毕竟在当时来说,蜀国已无大将可用,能带兵又是超级武力还能真在战役中发挥作用的大将更是没有。魏延就在此时立功无数,斩敌超多,自己觉得自己状态不错,稍有高傲,这还有错了?我们后人反过来位置考虑下,如果给任何人在做出了不错的事业,赚了些钱,你让他超级低调跟没事人一样,这可能吗?所以我们后人如果认为魏延有反骨就必定是造反之人,如果因为魏延在有了成绩之后而有点小高傲,如果因为魏延和杨仪不和而错看魏延其人,对魏延是非常不公平的,也说明我们自己也是带有色眼镜儿看待魏延的,也是缺少对别人更多的包容的,也是看待事物不能换位去理解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