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历史时期,因为对于全世界历史来说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似乎所有的历史记载和历史故事都有一个统一的特征:抹去败者的光辉,发扬胜者的伟大。对于三国时期却是一个意外,因为无论三国记载史还是三国演义等三国小说,还是三国群英传OL等三国游戏,历来都是对刘备和蜀国进行了各种发扬光大。也并不会对刘备等主角的弱项进行过多描述(比如刘备的优柔寡断,小心眼很多等等)。就算到了三国末期蜀国就快倒塌的大环境下,才会把最后这个黑锅留给刘禅来背。有句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反过来理解这句话也有它的一定含义与正确性。当然了,这里并不是指刚才顺带提及的刘备性格,也不是指最后被各种背黑锅的刘禅如何的垃圾而是说就算刘禅真的是背负让蜀国亡国的黑锅性格,也一定会有他不平凡的一面。从刘禅出生的一开始三国这个历史故事就早已经选择了让他来做蜀国历史黑锅的背负者。对于刘禅而言,有句话说得好,三国黑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在刘禅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背上历史黑锅的命运。从他一出生开始就被戏剧性的安排了长板坡救主这一个桥段。所有的三国故事都早已准备好了让此刻的刘禅在后期背负上亡国之君的罪名。而到了阿斗真正的当皇帝的时候,还不能得罪诸葛亮、姜维这种对蜀国有重大功劳的朝内重臣。如果诸葛亮、姜维说要打,刘禅后主能吼住他们说不打吗?而到了这个时期,连年的征战已经让蜀国国力几乎消耗殆尽。当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在国库空虚的时候更多的是让百姓休养生息和发展经济。如果真想有一天能统一当时的三国霸业必须要有坚强的后盾。而姜维、诸葛亮等人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对自己的过于自信与对魏国势力估计不足反而成当时了亏空国库的重要因素。
试想刘禅在继位的时候才年仅17岁。年纪轻轻的他在这个时候就被送到了国家治理人的位子,试想在各位正在阅读此篇文章的各位您17岁的时候正在做什么?17岁这个年龄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恐怕在这个青春年少的少年阶段您还在贪图各种青春带给您的快乐。任何一个人在这个年龄都还是在享受未成年人的权利而又做着似乎充满梦想的梦。如果您是17岁的刘禅您敢反驳诸葛亮的一统大业之梦而对国家进行更多的经济发展与养民生息吗?如果把刘禅换做为您对蜀国进行治理,您觉得自己能比刘禅做的更好吗?所以我们在阅读三国各种典故的时候应该尽量看清作者对当时故事的用意(比如长坂坡救助实际上就是为了后期黑锅的铺垫)与偏见性,抛清三国故事中当时作者的个人用意与引导,才能品味出真正的三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