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说了这么久的诸葛亮北伐,之前一直主要讲的是北伐的战略功绩与成败原因。如果说前三次北伐的胜败更多原因在于战场,而第四次北伐就是标准的猪队友作祟而导致的失败。当然,这位猪队友名叫李严,他究竟是不是真的是猪队友呢?或者,他根本就是一位神对手?
先来看看史书上是如何说这第四次北伐的: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诸葛亮在木门道设计,连弩射杀为名将张合。李严废为平民。此为二出祁山。
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示意图
这次北伐的时间是前一次曹魏南征的第二年,前一年因为陇上地区少见的暴雨而最终未能成战。但在雨停后没多久,诸葛亮就派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从而初步排除了曹魏与西羌的联合抗蜀局势。而这一次的北伐也是志在陇右,拿下西凉,换言之,打的就是你,郭淮!从粮草方面,诸葛亮选择就地于上邽割麦,同时从蜀中调粮。要知道负责此事的是刘备托孤的另一位重臣:李严。按理一内一外,强强联手,这配合看似天衣无缝。从路线方面,第三次北伐诸葛亮就让陈式拿下了武都,而此次蜀军也是经武都作为中转站北上祁山。相比首次北伐来说更步步为营,后续更有保障。我们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于这第四次北伐是做足战事准备工作的。无论从兵员,粮草,路线都是非常有计划且相对合理。似乎这次北伐势必将一战成功。
司马懿无奈的表情
那为何最终这次北伐还是以退兵收尾呢?我们先来看看曹魏做了些什么:曹魏的防守策略就如同演义中所演的那样,守住关口,但就是不和你打!是因为拒怕蜀军?不是!那是像正史和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等待诸葛粮尽?这一点从结论上来说,没错!但司马懿凭什么认为蜀军会粮尽呢?小编认为,司马懿在蜀汉后方有着“合作伙伴”,他深刻地知道这位伙伴会帮助他迫使诸葛退军!那这位伙伴是谁?没错,就是东州派的李严!李严叛蜀?错,李严只是想打破荆州集团在蜀汉政坛的绝对领导地位!而要打破荆州集团权力垄断最快和最有力的方法,就是让诸葛亮无法名正言顺地坐在丞相这个位置上!于是,虽然北伐是蜀汉的出路,但李严此时的心态就像千年后的另一位党派领导人所说的话:“攘外必先安内!”没错,就是蒋介石!
李严在游戏中形象
OK,很多粉丝要说小编腹黑,阴谋论。李严是否真的调不上粮草呢?或者说,李严是否知道这次疑误战机的后果?虽然有马谡的前车之鉴,但我相信李严认为这把刀砍不到他自己的头上。因为他在成都还下了另一步棋:黄皓!就是那个后主身边的太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后主还下诏招回诸葛亮,其理由是外面在传诸葛亮早晚欲称帝的谣言。而身为托孤大臣的身份,他认为即使计谋失败,也不致于身首异处。当然,他最后只是被废为平民而已,这是后话。
司马懿想利用蜀汉内部东州集团与荆州集团的争权和矛盾来缓解蜀汉北伐对曹魏关中地区的压力。李严想利用诸葛亮多次北伐不利,政治上迫使诸葛亮在压力下交出部分权力及像第一次北伐失利后那样自降权职,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毕竟是托孤大臣之一嘛。司马懿要的不是灭蜀,只是防守成功。李严要的只是在蜀汉政坛上的话语权。而要实现这些目标的统一点就是,诸葛亮的北伐必须不能成功!!!于是,司马懿选择不战!因为他知道诸葛亮粮草必然不继。为什么?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那位朋友负责为这次北伐督运粮草……就是在这样的配合下,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又失利了。这次并没有街亭失守这样的战略失误,也没有陈仓小城那样的艰苦血战。这次是输给了一位和敌方将领有着默契的“猪队友”。小编甚至认为司马懿和李严都可能没有过联系,只是因为利益的一致性,双方达成了这“不能说的默契”。
看完此文,你还认为诸葛亮这次北伐是因粮草不继而退吗?当然,李严还是算输一招。诸葛亮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像第一次北伐那样降职降薪,这次诸葛亮趁机把败仗的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被废为了平民。从此,在蜀汉政坛能与诸葛亮平起平坐的人……就再也没有了……或是让我们再腹黑一些……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目标真的是陇右吗?或许,他真正的目标在益州吧……比如:他为什么会选择李严来督运粮草呢?……大家自由YY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