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发动总攻军令,钟会立即约邓艾起兵,商定在汉中回合。邓艾遣雍州刺史诸葛绪,引兵一万五千,先断姜维归路;再遣天水太守王颀,引兵一万五千,从左攻沓中;陇西太守牵弘,引一万五千人,从右攻沓中;又遣金城太守杨欣,引一万五千人,于甘松邀姜维之后。艾自引兵三万,往来接应,先在战术上彻底限制死姜维,确保用最小代价拿下蜀国。钟会大军望汉中进发,第一阵就被许褚的儿子,钟会钦点的先锋官许仪差点玩个大乌龙,作为先锋不干自己的专业,遇山不开道,逢水不搭桥,竟然想学习老爹当年万夫不当的英勇,夺关斩将。结果不但自己大败,差点连累主帅跟着一起挂掉,返回也只有接受军法处置。既然是总攻,自然将所有的力量全部动员,趁傅佥带兵外出之际,关内守将蒋舒已经兵变,可怜傅佥还在坚持自己的信仰,最终兵解阳安关,就为如此有底线的大将军点赞。钟会大军一路高歌猛进,邓艾布下牵制姜维的几路人马,则和姜维纠缠在一起,钟会轻松拿下汉中,总体战局布置完成。姜维败走,带领廖化、张翼赶赴剑阁,与剑阁守将辅国大将军董厥合兵一处,将蜀国最主要战力全部抽调到剑阁,形成和钟会大军对垒局面。
一、巧妙制造钟会邓艾摩擦
剑阁太守董厥还是相当有远见的,向姜维箴言:“此关虽然可守,争奈成都无人;倘为敌人所袭,大势瓦解矣。”姜维立即反驳道:“成都山险地峻,非可易取,不必忧也。”正言间,忽报诸葛绪领兵杀至关下,维大怒,急引五千兵杀下关来,直撞入魏阵中,左冲右突,杀得诸葛绪大败而走,退数十里下寨,魏军死者无数。蜀兵抢了许多马匹器械,维收兵回关。妙就妙在诸葛绪,这位邓艾的人,代表钟会出战被杀的大败,还损失大量战争辎重,罪不可赦。诸葛绪自己跑到钟会大帐认罪,钟会大怒就要直接推出斩之。帐下还是有明白事理的人,监军卫瓘马上跑出来报告:“绪虽有罪,乃邓征西所督之人;不争将军杀之,恐伤和气。”钟会更加生气:“吾奉天子明诏、晋公钧命,特来伐蜀。便是邓艾有罪,亦当斩之!”让生气的人骂出来,就是消气的最好手段,邓艾最后采用折中方案,押送回帝都洛阳让司马昭判罚。邓艾就不干了,立即跑到钟会大帐,两人在语言上展开唇枪舌战。邓艾先语言挑衅:“将军得了汉中,乃朝廷之大幸也,可定策早取剑阁。”钟会更聪明,反问到:“将军明见若何?”邓艾再三推称无能,钟会追问不放,最后邓艾提案:“以愚意度之,可引一军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用奇兵径取成都,姜维必撤兵来救,将军乘虚就取剑阁,可获全功。”会大喜曰:“将军此计甚妙!可即引兵去。吾在此专候捷音!”二人还假惺惺的饮酒相别,可是心中芥蒂却在不断加深。送走邓艾,钟会对邓艾的战术嗤之以鼻,认为阴平小路,高山峻岭,只需百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就会全部饿死。自己则正道而行,置云梯炮架,全力攻打剑阁关。
二、蜀国成为历史
经过体系如此多实战培养,邓艾的战略战术、胆量胆识在后三国的确无人企及。选取三万精兵,带干粮绳索,每一百多里分出三千士兵扎一寨,抵达摩天岭时只有两千人。最后激励士兵:“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邓艾取毡自裹其身,当先滚下,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鱼贯而进。邓艾徒步带领二千余人,星夜倍道偷袭江油城。江油太守马邈相当配合,哭着向邓艾报告:“某有心归降久矣。今愿招城中居民,及本部人马,尽降将军。”邓艾准其降,收江油军马于部下调遣,马邈为向导官。可叹马邈妻子李氏,又一位忠诚于自己信仰的女中英杰,看到信仰被灭,主动自刎兵解,为李氏点个赞。兵贵神速,邓艾立即驱兵至涪城,城内官吏军民疑从天降,尽皆投降。收复涪城,下一站即帝都成都。刘禅在臣子们的忽悠加威逼下,被迫启用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瞻在父母的熏陶下,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但前期从未安排过一份工作,包括诸葛亮黄月英夫妇二人。直到诸葛亮死后,黄月英殉情,也没有将体系的任何只言片语透露给自己的儿子。也许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个安静的人生吧!上船容易下船难,这条路本身就是不归路,再加上老爹老娘血脉的传承,除非终生不给任何机会,否则注定诸葛瞻不成功则成仁。诸葛瞻面见刘禅,泣奏曰:“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愿陛下尽发成都之兵,与臣领去决一死战。”刘禅拨成都兵将七万与瞻。瞻辞了后主,整顿军马,聚集诸将问曰:“谁敢为先锋?”言未讫,一少年将出曰:“父亲既掌大权,儿愿为先锋。”众视之,乃瞻长子诸葛尚也。尚时年一十九岁。博览兵书。多习武艺。瞻大喜,遂命尚为先锋。是日,大军离了成都,来迎魏兵。双方战役残酷之至,最后诸葛瞻亲自披挂上马,引三军大开三门杀出。邓艾见兵出,便撤兵退。瞻奋力追杀,忽然一声炮响,四面兵合,把瞻困在垓心。瞻引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艾令众军放箭射之,蜀兵四散。瞻中箭落马,乃大呼曰:“吾力竭矣,当以一死报国!”遂拔剑自刎而死。其子诸葛尚在城上,见父死于军中,勃然大怒,遂披挂上马。张遵谏曰:“小将军勿得轻出。”尚叹曰:“吾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既死于敌,我何用生为!”遂策马杀出,死于阵中。也许孔明杀戮实在太过,种一善因,得一善果。如此大的杀戮,上苍可能也无法原谅孔明曾经羽扇一挥,数十上百万敌军灰飞烟灭的大手笔,不但谴罪其夫妇,还连累其子孙一起受劫。
三国之间相互杀戮的历史即将过去,曾经托病不出的第一卜算师谯周再次上朝谏曰:“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臣料魏能吞吴,吴不能吞魏。若称臣于吴,是一辱也;若吴被魏所吞,陛下再称臣于魏,是两番之辱矣。不如不投吴而降魏。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则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以保安黎民。愿陛下思之。”刘禅立即安排送文簿与邓艾:共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官吏四万,仓粮四十余万,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余物在库,不及具数。择十二月初一日,君臣出降。中国史上最悲惨的历史,将随着刘禅的降书文簿很快过去,中国历史即将开辟新的篇章。也希望从今以后,世人不再用“扶不起的阿斗”作为懦弱的形容对象。
三、司马昭与姜维邓艾钟会三大帅的恩怨了解
蜀国的历史随着邓艾的到来而结束,可是在人人皆可称帝的时代,必须将不稳定因子消除在萌芽状态,因为谁也不知道之后会成长到什么样的大树,还会在累及多少无辜。司马昭这样考虑,并且也用自己的才华做到了。首先大加赞赏邓艾并加封降封邓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二子为亭侯,各食邑千户。将邓艾稳在成都。同时赍诏封会为司徒,令卫瓘监督两路军马,联合钟会监控邓艾,以防其变。最为重要的一招是姜维加入钟会的阵营,共同对邓艾形成制衡。姜维先对钟会大拍马屁:“愚闻邓艾出身微贱,幼为农家养犊,今侥幸自阴平斜径,攀木悬崖,成此大功;非出良谋,实赖国家洪福耳。若非将军与维相拒于剑阁,艾安能成此功耶?今欲封蜀主为扶风王,乃大结蜀人之心,其反情不言可见矣。晋公疑之是也。”此时钟会已经开始飘飘然,姜维随后展出诸葛亮留下的地图,怂恿钟会曰:“昔日武侯出草庐时,以此图献先帝,且曰: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可为霸业。先帝因此遂创成都。今邓艾至此,安得不狂?”会大喜,指问山川形势。维一一言之。看到自己也有机会当皇帝,钟会立即和姜维商议:“当以何策除艾?”维曰:“乘晋公疑忌之际,当急上表,言艾反状;晋公必令将军讨之。一举而可擒矣。”会依言,又令人于中途截了邓艾表文,按艾笔法,改写傲慢之辞,马昭见了邓艾表章,大怒,即遣人到钟会军前,令会收艾。同时派遣贾充引三万兵入斜谷,并挟魏主曹奂御驾亲征。达到增加灭邓艾的兵力,防止帝都后院失火,控制钟会起兵等多重目的,又是一石多鸟之计。钟会根据姜维计策,安排卫瓘引数十人入成都,收邓艾父子,本想测试邓艾是否会杀卫瓘,从而找到治罪邓艾。谁料卫瓘直接凌晨引数十人突入邓艾家中,邓艾吓得滚到床下,被武士绑缚在车上,儿子邓忠出问,亦被捉下,缚于车上。胜利队钟会来的实在太突然,钟会大军抵达府外,有点想法的人也被吓得四散奔走。钟会、姜维立即邀请诸将饮宴。数巡后,会执杯大哭。诸将惊问其故,会曰:“郭太后临崩有遗诏在此,为司马昭南阙弑君,大逆无道,早晚将篡魏,命吾讨之。汝等各自佥名,共成此事。”众皆大惊,面面相觑。钟会拔剑出鞘曰:“违令者斩!”众皆恐惧,只得相从。画字已毕,会乃困诸将于宫中,严兵禁守。就在钟会已经令宫中掘一坑,置大棒数千;如不从者,打死坑之,胜利垂首可得之际,司马体系将早已安排好兵卒,从宫外杀入。钟会令人探时,已经喊声大震,四面八方,无限兵到。钟会立即命令闭上殿门,使军士上殿屋以瓦击之,互相杀死数十人。宫外四面火起,外兵砍开殿门杀入,钟会姜维双双归西。原来那些邓艾部下之人,见钟会、姜维已死,遂连夜去追劫邓艾。早有人报知卫瓘,卫瓘寻思:“是我捉艾;今若留他,我无葬身之地矣。”遂遣田续引五百兵赶至绵竹,正遇邓艾父子放出槛车,欲还成都。艾只道是本部兵到,不作准备;欲待问时,被田续一刀斩之。邓忠亦死于乱军之中。从此,三国后期的三大帅与司马昭的恩怨再无半分瓜葛。
四、晋国建立
成都的一切安顿完毕,司马昭胁曹奂和刘禅返回洛阳,封晋公司马昭为晋王,谥父司马懿为宣王,兄司马师为景王,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一切按计划顺利推进之际,这天司马昭回到宫中,正欲饮食,忽中风不语。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马荀顗及诸大臣入宫问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时八月辛卯日也。何曾曰:“天下大事,皆在晋王;可立太子为晋王,然后祭葬。”是日,司马炎即晋王位,封何曾为晋丞相,司马望为司徒,石苞为骠骑将军,陈骞为车骑将军,谥父为文安葬已毕。体系三代老板司马炎,立即采纳贾充、裴秀建议:“殿下正当法曹丕绍汉故事,复筑受禅坛,布告天下,以即大位。”炎大喜,次日带剑入内。此时,魏主曹奂连日不曾设朝,心神恍惚,举止失措。炎直入后宫,奂慌下御榻而迎。贾充曰:“天数尽矣,陛下不可逆天,当照汉献帝故事,重修受禅坛,具大礼,禅位与晋王:上合天心,下顺民情,陛下可保无虞矣。”司马昭令贾充筑受禅坛。以十二月甲子日,曹奂亲捧传国玺,立于坛上,大会文武。贾充、裴秀列于左右,执剑,令曹奂再拜伏地听命:“自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已经四十五年矣;今天禄永终,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弥隆,极天际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封汝为陈留王,出就金墉城居止;当时起程,非宣诏不许入京。”奂泣谢而去。大事已定,司马炎立即设朝计议伐吴之策。
五、吴国末代皇帝孙皓
司马炎在洛阳忙着称帝,吴国君主孙休却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尽管才年仅二十九岁。估计三国的医生、包括御医们全都被抓服兵役而去,于是东吴迎来吴四代、也是最后一位帝君孙皓。孙皓在很多史学家的笔下,是一位残暴不仁、独断专行、杀人如麻的超级负面人物代表,他的实际行为也足以担当得起这些评价。但笔者还是希望从自己的观点对孙皓展开几句评价:
1、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手段无所谓对与错:孙皓动辄挖人眼睛、剁人双足、砍人头颅、推人下河的行为,如果这些传说是真的,的确不齿。但和三国随随便便一场战役,就死亡几十、上百万的数据做对比,从量上可以忽略不计。作为仁君的代表尧和舜,也被史料证实采用过极端时的肉刑制度,好像大家认为这些都是客观需要。
2、传统美德“以茶代酒”的创始人:孙皓每次大宴群臣,要求座客至少饮酒七升,即使不能完全喝进肚子里,也都要斟上并亮盏说干。四朝重臣、史学家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孙皓对他特别优待,担心他不胜酒力出洋相,便暗中赐给他茶来代替酒。这种创举不但解放了中国几千年不胜酒力人们的饮酒问题,还广泛的被老外们山寨过去。如果孙皓可以收取专利费,公司的股值肯定甩开苹果几个数量级。
3、极度大智慧的三国君主:孙皓的智慧和刘禅比起应该半斤八两,刘禅走的是大智如愚路线,孙皓则刚好相反,走的是咄咄逼人路线,最终的结果都是促成三国鼎立格局的尽快消亡,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4、机智方面却无人能及:孙皓降后,赴洛阳面君,登殿稽首以见晋帝。司马炎赐坐曰:“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皓对曰:“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帝大笑。贾充听闻孙皓喜好用酷刑折磨人,就想在言语上挖苦孙皓:“闻君在南方,每凿人眼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耶?”孙皓随口拈来:“人臣弑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这句话正是讽刺设计谋害曹五代曹髦的贾充自己,贾充听后,沉默不语以对,非常的惭愧。司马炎希望找回场子说:“听说南方的人喜欢做尔汝歌,你能作一首吗?”孙皓正在喝酒,乘机举着酒杯劝晋武帝喝酒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晋武帝非常后悔让他作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处,也都有阴暗面。得意之时莫要忘形,失意之际莫要心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几人有能力预测明日之吉凶?
六、三国最温馨的战争
对付吴四代,已经完全不再需要赤壁之战的排场。大晋的首席谋臣贾充出班奏曰:“臣闻吴国孙皓,不修德政,专行无道。陛下可诏都督羊祜率兵拒之,俟其国中有变,乘势攻取,东吴反掌可得也。”羊祜领旨后,带领大军和东吴的陆抗,在襄阳地区展开三国最温馨的一场战役。羊祜抵达襄阳第一件事不是出兵,二十带领士兵垦荒,开发出八百余顷良田,由初到时军无百日之粮,至末年,军中有十年之积。地狱三国中的温馨故事三则:一日,部将入帐禀祜曰:“哨马来报:吴兵皆懈怠。可乘其无备而袭之,必获大胜。”祜笑曰:“汝众人小觑陆抗耶?此人足智多谋,日前吴主命之攻拔西陵,斩了步阐及其将士数十人,吾救之无及。此人为将,我等只可自守;候其内有变,方可图取。若不审时势而轻进,此取败之道也。”众将服其论,只自守疆界而已。一日,羊祜引诸将打猎,正值陆抗亦出猎。羊祜下令:“我军不许过界。”众将得令,止于晋地打围,不犯吴境。陆抗望见,叹曰:“羊将军有纪律,不可犯也。”日晚各退。祜归至军中,察问所得禽兽,被吴人先射伤者皆送还。吴人皆悦,来报陆抗。抗召来人入,问曰:“汝主帅能饮酒否?”来人答曰:“必得佳酿,则饮之。”抗笑曰:“吾有斗酒,藏之久矣。今付与汝持去,拜上都督:此酒陆某亲酿自饮者,特奉一勺,以表昨日出猎之情。”来人领诺,携酒而去。左右问抗曰:“将军以酒与彼,有何主意?”抗曰:“彼既施德于我,我岂得无以酬之?”众皆愕然。来人回见羊祜,以抗所问并奉酒事,一一陈告。祜笑曰:“彼亦知吾能饮乎!”遂命开壶取饮。部将陈元曰:“其中恐有奸诈,都督且宜慢饮。”祜笑曰:“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自是使人通问,常相往来。一日,抗遣人候祜。祜问曰:“陆将军安否?”来人曰:“主帅卧病数日未出。”祜曰:“料彼之病,与我相同。吾已合成熟药在此,可送与服之。”来人持药回见抗。众将曰:“羊祜乃是吾敌也,此药必非良药。”抗曰:“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次日病愈,众将皆拜贺。抗曰:“彼专以德,我专以暴,是彼将不战而服我也。今宜各保疆界而已,无求细利。”
七、华夏一统
看着双方走亲戚般的战争,如此下去何日华夏得以统一?孙皓果断做出换将决定,罢羊祜兵权,降为司马,令左将军孙冀代领其军。看到机会到来,羊祜立即上书请求出兵,此时偏偏三个老古董贾充、荀顗、冯紞,坚持认为时机未到。又过几年,羊祜年迈,入朝告老还乡,司马炎后悔未听当年之言。羊祜病危之际,司马炎亲自登门看望,羊祜终于被感动,推出能力不低于自己的杜预大将军。错过一次机会,司马炎终于再没有让第二次机会溜走,即拜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在襄阳抚民养兵,准备伐吴。此时全三国唯一一位第一代大将军丁奉已死,陆抗也亡。孙皓在国内施行暴政,如此良机,司马炎传旨命镇南大将军杜预为大都督,引兵十万出江陵;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出涂中;安东大将军王浑出横江;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各引兵五万,皆听预调用。又遣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浮江东下:水陆兵二十余万,战船数万艘。又令冠军将军杨济出屯襄阳,节制诸路人马。东吴实施的连环索战术,被杜预一把火烧得七零八落,大军顺流而下,将东吴剩下的这点歪瓜裂枣轻松击破。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的大军水陆并进,风雷鼓动,吴人望旗而降,一路杀到皇宫门外。中书今胡冲、光禄勋薛莹奏曰:“陛下何不效安乐公刘禅乎?”皓从之,亦舆榇自缚,率诸文武,诣王濬军前归降。濬释其缚,焚其榇,以王礼待之。于是东吴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老幼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官五千余人,皆归大晋。大事已定,出榜安民,尽封府库仓禀。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后来后汉皇帝刘禅亡于晋泰始七年,魏主曹奂亡于太安元年,吴主孙皓亡于太康四年,皆善终。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解析部分至此完毕,知我者三国也,罪我者亦三国。用数学方式去解析一千八百年前的一段历史,自古以来从未有人尝试,是非功过留给世人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