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鼎鼎大名,应该说没有1个华人会不知道诸葛亮的鼎鼎大名。就连三岁的小孩,也不可能说自己不认识诸葛亮。卧龙先生生于181年,这是一个比较早的三国时代。虽然还不是三国时代的正是开始,但是距离黄金之乱已经非常接近了。也就是说,诸葛亮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生在三国时代,死在三国时代(234年亡),也是对三国变迁贡献最大的人,而没有之一。如果说到诸葛先生的个人才能,举个简单而逆向思维的例子,在刘备称王死后,蜀国已经拥有了大半壁江山,这个时候如果诸葛亮愿意去取而代之,那是绝对稳稳拿下的。因为诸葛亮不仅自身有才,还对蜀国的发展建立最大的功绩。在如果接管蜀国这件事上,无论是道义上还是能力是,其实都是可以进行取而代之的,只是诸葛先生并没有真的这么去做。
然而,我们本次主题最关键的问题则是,为什么诸葛亮本家就在襄阳一开始却没有出山帮助刘表而助其成大事呢?只要有诸葛亮在,无论君主是谁,助其建立的功绩恐怕都是差不多的。这就要从诸葛亮出山的年代时说起了。就像初出茅庐这句话的比喻喻义一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也不过是个20几岁的毛小子。不管在哪个年代,这个年龄的年轻人一般还不是会被单位组织所重用的年龄。难道是诸葛亮想30岁以后成熟点在出山吗?当然也不是这个意思。笔者我想表达的是,诸葛亮这个时候还很年轻,而且适逢当时公元208年,这个时期势力分布是非常混乱的。适逢此时曹操已露锋芒,吴国稳定占据,远处则有西凉马腾,蜀川刘璋,刘表虽然占据襄阳这块肥肉,可是又没有显露出成大事可为的作为。笔者我想,此时的诸葛亮虽然到了血气方刚想闯出一番事业的年龄,但是却又一定为了选择势力而左右为难。
当时诸葛亮的选择,除了面临事业成功的成败与否,也自然会面临着性命的安慰。一个步骤选错,可能还没上任半年,自己却早已命丧黄泉。所以,这个时候的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助力为刘表做事,而对刘备的三顾茅庐也是再三推脱,相比一定是想再多拖延点时间,多看看当前势力的形式,选择一个靠谱点的君主,才是当时最重要最加急要办的事情。如果看客您硬要觉得这种思路是错误的,硬要给诸葛先生加上一个正义而不顾自身安危的光辉形象,想必也不一定是正确的。逆向思维而说,这种环境与情形,普通人换做是谁,也会认真看清而再出手,避免一步错而千步错的结局。诸葛亮是人,三国中最伟大的军师也同样是人,如果硬要给这些人按上一顶光辉伟大而过于异于常人的的行为是并不合理的。所以来说,诸葛亮不帮刘表,多看看,多分析,这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而之后再被刘备所打动,也是很正常的。换做曹操去几顾茅庐个三、五次,诸葛亮想必也一定会加入魏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