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一介布衣,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战,东征西讨,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威望。他多么希望江山能够万代相传,长治久安,所以,他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做王,让他们上卫王室,下安生民。刘璋被封为丞相,深感责任重大,要上不负皇上重托,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所以从就当王之日起,他就立志治理好洛阳一带。四川虽号称天府之国,但地处偏远,交通又极不便,且民族杂居,民族关系复杂,经常因此而发生变乱。刘璋刚刚任职,西部的少数民族就发动叛乱,烧毁黑崖关,到处劫掠。刘璋感到要治平蜀地,必须从长计议。
刘璋首先深入地研究蜀地的历史,吸取历史上的经验。他详细阅读了各类书籍,包括了三国时蜀汉的历史,其中有关前人治蜀的成功经验,对刘璋的启发很大。诸葛亮对南方的少数民族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当地事务,对于不服中央统治的,采取攻心为上、攻伐次之的策略,曾经七擒七纵少数民族首领盂获,使他们心悦诚服,心甘情愿接受蜀汉政权的统治。刘璋后来实行宽和的治蜀政策,与之大有关系。他看的相关书籍中,有许多是前人所撰。记载了上自秦国取南郑,下至北宋平后蜀,共一千二百多年蜀地的历史和政治兴衰、战守成败的经验教训,成为治蜀的一面镜子。刘璋不仅自己认真研习这两本书,还下令重新刻印颁行,使蜀地的官员和地主富豪都能从中受到教会。
刘焉自幼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后又接受了方孝孺力主教化为先的主张。经过研究历史,最终使他确立了行宽大仁厚之政的指导思想。他强调以道德感化为先,以刑法制裁为次,从而达到蜀地的长治久安。他分析了蜀地经常动乱的原因,大多是汉族官吏恣意剥削、勒索少数民族所致。他们或与之进行不等价交易,或明目张胆地勒索,因而激起少数民族的反抗。刘璋来到蜀地后,将当地向王府的常贡严格限制在锦香扇之类,除此之外的其他物品,一律禁止向当地百姓索要,这就减轻了蜀民的负担。而且刘璋以身作则,王府的买卖坚持公买公卖,不掠夺百姓刘璋以一代藩王的崇高地位,对当地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蜀地各级行政官员都能做到宽和为政,使蜀民安居乐业,日渐殷实。
以德治天下,还是以法治天下,自古为政者自己都很难下特别的行策。但刘璋认为以德治天下远远比以法治天下高明,法仅治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德治人心,只要人心向善,谨守法度,法也没有用了。所以,他每当论及历史上那些以苛察严酷为能的人物时,总是深以为非。而对那些宽大笃厚之士,则非常敬佩。我们姑且不论刘璋德治胜于法治的观点的对错,起码在当时朝律例比较严酷的背最下,他在四川推行宽和的统治政策,还是非常成功的。